【漫评】细腻精巧的角色研究和不动声色的女性主义——《哈琳》+ 查看更多
【漫评】细腻精巧的角色研究和不动声色的女性主义——《哈琳》
+ 查看更多
本文作者:匹克
发布日期:2020-05-04
匹克:这篇漫评搬运自豆瓣Batman小站:源地址。原作者是我本人。
当初DC黑标公布著名克罗地亚大手Stjepan Šejić要自编自画《哈琳》这个短系列的时候,我持的是怀疑态度——又要讲一遍哈莉·奎因的起源故事?当初创造她的Paul Dini和Bruce Timm在《疯狂的爱》中近乎完美的诠释,让这本动画配套漫画成为了史上最为人推荐的蝙蝠侠漫画之一。金玉在前,就算有SS华丽无比的画工加持,这个故事还有重述的必要吗?

然而当漫画出版之后,我不仅狼吞虎咽地看完了它,在精彩之处拍案叫绝,而且不得不承认,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哈琳》可能已经超越了《疯狂的爱》,成为了入门了解哈莉的最佳漫画。
SS本人早年就在Top Cow画《黑暗领域》和《女巫之刃》,以笔下俊男美女的华丽画风和极富动感的角色表情塑造成名,而且自己常常画很多DC、Marvel的同人,也许大家熟悉的是他作为画师的一面,当初DC签到他,一开始也是先画画封面,后来开始画《海王》刊的内页。实际上对于熟悉他的人来说,或许SS更吸引人的是他丰沛旺盛的创造力和独到的编剧水准。这其中最重要的作品,其实是Šejić夫妻两人合作,连载了将近十年的《Sunstone》。
懂行的同学看到这里会嗤嗤笑了起来,没错,就是那部两个女主人公通过BDSM相爱的少儿不宜漫画。但是懂行的同学也都明白我在这里提《Sunstone》的意义:这个版本的《哈琳》,再次体现出了SS对于角色感情塑造的精巧细腻,以及对道德价值观微妙的把握。
《哈琳》三期的故事,不用介绍,大家都知道讲述了哈琳·昆泽尔医生一步一步走向深渊,最后不可自拔地成为哈莉·奎因的过程,相较于《疯狂的爱》的卡通感和外部视角,故事上更加成人化(毕竟是黑标),通过哈莉内心独白串起全线的《哈琳》是一个更加现代的版本,其中的情感变化更加地细腻和精巧,更接近当前DC主宇宙基调的哈莉起源故事。
在《Sunstone》中,两位女主虽然是SM关系,但是在爱情关系中却是平等的,和《哈琳》中小丑与哈莉之间复杂扭曲、不断变化的权力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读者从头到尾跟随着哈莉的视角,从对于职业能力的不信任和坚定证明自己的决心,逐渐被小丑危险的魅力所吸引,即使谁都知道故事最后的结局,仍然会一边对书中的哈莉每一步做出的错误决定喊出“Girl NOOOOO”,一边绝望地看着她一步步走向最终的深渊,SS精湛的画工和极富感染力的旁白台词功不可没。SS把小丑画得极其英俊的同时,毫不掩饰地展现了他同样具有令人惧怕、不可预测的危险气质,和整本书的哈莉视角结合起来,给了读者一种“不可靠叙事者”的感觉,同时让人对于哈莉的情感经历感同身受,让人实在不得不佩服。

SS在整个故事中利用哈莉作为主视角,同时也很有意思地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社会评论。《疯狂的爱》中,哈莉读书时通过勾引教授获得了好成绩。在《哈琳》中,SS将其改为她读书时就是优秀学生,但是因为跟一位教授的浪漫关系被发现,成为了学校中许多人怀疑和嘲讽的对象,这样的情感包袱跟随着她到了工作之后,致使她心中的不安全感和“冒充者综合征”的来源,让她孤独、防备心重、朋友稀少,成为了她最后一步错、步步错的心理基础。


这一桥段的设置不仅更加深入地探讨了哈琳之所以坠入深渊的原因,与此同时再现了当今社会仍存在的权力不平等双方的恋爱关系,以及荡妇羞辱,对于女性所造成的心理创伤。对于女性心理包袱细致真实的描绘,是我在男性作者的作品中较少看到的,也是SS本人在各类创作中都十分出彩的一点。
当然了,SS画风不用多说,打开漫画欣赏赞叹就行了。这本漫画中有几处光影、剪影的绝妙应用,以及梦境、幻想、现实的场景转换,都体现出了SS旺盛的创造力和高超的绘画技巧,能和他生在同一时代,还能看到他不断继续的创作,是我们这代漫画读者的荣幸。



分享到:
文章搜索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