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翻译自Multiversity,翻译 Caroline Hill,豆瓣站原帖。
第一部份:早年變體封面
不管你信不信,曾經每部漫畫一期只有一種封面,而且這年代也許沒你想像中的那久遠。下面是幾十年來變體封面的歷史。

最早的變體封面并不是考慮到收藏者而出版的;其實他們什麼也沒考慮。六十年代Marvel最早那批突然紅起來的漫畫吸引了Golden Record公司的注意,而他們以將故事書和有聲黑膠捆綁銷售而聞名。他們和Marvel簽約,在1966年推出了Fantastic Four #1和Avengers #1的有聲伴侶。由於這離兩份漫畫發行已經有幾個年頭了,Marvel為Golden Records專門印刷了這些期的特別版。
由於特別版的封面沒有變,看起來並沒什麼辨識度,當年也沒有收藏家市場,這些罕見的變體版的需求量並不大。就算是在漫畫投機市場興旺的九十年代初期,Wizard價格指南甚至沒有提這些Golden Record變體。當他們在九十年代末終於被提到時,帶黑膠的重印版價格被列為$260美金,也就是首印版價格的1.4%。最近一份CGC評分9.4的拷貝在eBeay上賣到了$865美金。
下一份變體封面在十年後的1976年才問世,Marvel想以此測試市場對提價五分錢的反應。當全國都以二十五美分一期的正常價格賣漫畫時,六個小型市場被選中以三十分一期的價格試賣。試賣持續了四個月,隨後擴展到全國。試賣版的封面圖相同,唯一的區別在於標價。當時自然沒有針對這些試賣變體的廣告,因此很少有讀者知道它們的存在。
同樣的程序在接下來的一年重演,四個月后價格又上漲了五分。除了Star Wars #1這些價值要高得多的單期,現在大多價格變體版比普通版只貴不到十塊錢。
另一種顯著的變體種類也在1977年出現。為了在新的直銷市場上從狡猾的銷售商那裡自保,出版商推出了報攤/直銷市場變體。如果你不了解的話,報攤版和直銷市場版最大的區別在於可退性。超市、藥店和類似的商家可以把沒賣完的漫畫退回出版商,獲得部份退款;而運營模式部份基於舊刊銷售的漫畫市場沒有這種選擇,不過可以獲得較低的批發進價。開始這兩種版本沒什麼區別,但一些無良店主開始開兩個賬戶,一樣一種。他們用直銷賬戶以低廉的價格訂到大多漫畫,並用報攤賬戶把沒賣完的退回去。
為了制止這一現象,出版商不得不區分這連個市場。當時DC的報攤發售由出版Gold Key角色的Whitman公司負責,而他們的措施是把DC商標更換成Whitman的。Whitman變體的創新意義比價格變體更顯著,但收藏者們似乎對這沒什麼興趣,eBay上也是列得多賣的少。
因為Marvel的報攤發售由多家公司負責,更換商標的做法並不可取。不過他們用了更精妙的方式:在標價框內加入菱形框來區分。其它出版商紛紛效仿,最終包括了DC。
變體封面史上下個大事件其實發生在法庭里,而且和漫畫一點關係也沒有。1984年6月8日,美國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對Beckett價格指南的James Beckett對Card Prices Update一案作出判決。簡而言之,Card Prices Update中體育卡價格指南和Beckett雜誌里的十分接近。Beckett聲稱這是抄襲,因為他高級複雜的價格算法是保密的。然而,法官並不同意他的看法,他的判決包括了這一重要信息:價格指南權威不僅能反映市場價格,還能決定它們。這意味著收藏品(如漫畫)價格指南如果受眾夠廣,他們的價格是怎麼算出來的就並不重要了。價格由指南決定,因為指南就是這麼定價的。
這經典案件當時和漫畫沒什麼關係,因為當時被認可的Overstreet價格指南不會為發行不到一年、在短期需求下價格不穩定的漫畫列價格。但這一切會在幾年后Wizard上架時發生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