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漫畫角色 vs. 創作者

本文作者:匹克
发布日期:2012-08-28

本文由Caroline Hill翻译自Comic Vine


——創作團隊與漫畫角色相比哪一個才是讀者們選擇漫畫的決定性因素呢?

漫畫中的角色和漫畫創作團隊哪個對漫畫銷售更重要呢?這個問題最近被提了出來。如今,貨架上出售着此之多的漫畫刊物,許多編劇也同時負責多部作品的創作。


早在幾年前,這曾經不是一個問題。讀者們傾向於追那些他們覺得有趣的角色的歷險記。選擇曾不是一個難事,因為同一角色或隊伍並不會出現在鋪天蓋地的不同刊名下。過去的讀者們並不需要做今天這麼多的選擇。


出版方不久後就有了新點子,那就是推出熱門角色的副刊以吸引粉絲們購買。編劇和畫師也成為了能使漫畫有趣、有娛樂性的重要因素。在漫畫市場的發展過程中,哪一方對漫畫更重要:是角色還是創作團隊?



如今的讀者可能會極其節儉。儘管看上去現在的刊物是空前的多樣,但水漲船高的價格因素也讀者們在定期購買列表的抉擇上也左右為難。如果你是X-Men的粉絲,你可能會想買《Uncanny X-Men》、《X-Men》、《Wolverine and the X-Men》、《X-Men Legacy》、《Astonishing X-Men》估計還要添上《Uncanny X-Force》。此外還有《New Mutants》、《X-Factor》、《Gambit》和近期推出的《All-New X-Men》這些副刊可以選擇。但對於手頭緊的讀者來說,照單全收是不太可能的。他們不得不縮小範圍,而如果某刊的情節或美術上質量不如其它刊,讀者們只會選擇那些值得他們投資的讀物。


值得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1991年的《X-Men》第一期賣了那麼多?雖然多種封面做了一定貢獻,可大賣的原因究竟是因為它是X-Men新刊,還是因為它背後有Chris Claremont和Jim Lee組成的創作團隊?


Batman系眾刊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毋庸置疑的,自新52以來,並不是所有的Batman系刊物都有著一致的高水準。它們都打著Batman的旗號,但水準參差不齊。而且讀者們也要為其他角色和刊物留預算,因此不可能全收。


除了系列標題的多樣性,我們也看到一些創作者為了追求創作者所有刊而跳槽。Ed Brubaker最近不僅宣布要離開《Captain America》團隊,更是要結束他的《Winter Soldier》系列。 他的粉絲們是會繼續追Cap和Bucky的冒險,還是會繼續購買Brubaker的作品?最理想的狀況當然是兩不誤。他們可以繼續買關於他們熱愛的角色(Cap和Bucky)的很棒的故事,也可以購買Brubaker的其他作品。



Grant Morrison也宣布了他將退出《Action Comics》和《Batman Incorporated》的創作。這些刊都是大頭,我們也將密切關注其動態。無論誰將接手,他將會面臨高期待的壓力。一旦Grant離開,《Action Comics》的銷量是會下降還是持平?人們讀它的原因是為了Grant還是Superman?


如果有些角色熱門到無論創作團隊如何都會有人買單,出版方為何不把最好的創作團隊分配給銷量不佳的刊物呢?Marvel把他們的築夢師分配到熱門刊下。理論上來說,如果某刊銷量不佳,那啟用好編劇和繪師以提高銷量是合情合理的,而熱門角色的刊本身就會大賣。但現實並非如此。


讀者對於新漫畫和新點子接受起來很勉強。如果某刊的創作團隊耳聞能熟且始終如一,讀者們也許會給它個機會。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漫畫被塞到貨架上,讀者們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抉擇,創作團隊和角色之間的界限也日益清晰。並非所有的漫畫都是生而平等的。


讀者們在購買上日益保守,我們希望能看到高質量的創作,並不能盲目的購買包括我們喜歡的角色的所有刊物。我們需要讓出版方知道作為讀者也是有一定預期的,而錢包則是能傳達這一信息的唯一方式。那些購買每一期《Avengers》或是《X-Men》的舊時光已是一去不復返。如果它們都有較高的水準,那就另當別論了。讀者們越發意識到幕後創作人士的重要性,且不會簡單地購入一切有關他們最愛角色的漫畫。我們才不好糊弄呢(*  ̄︿ ̄)。

分享到:

登录后即可发表评论,立即登录.

关注我们
本文作者:匹克
发布日期:2012-08-28
文章搜索
 
关注我们
文章搜索